芙蓉國評論|數字賦能,鄉村振興有“智”更有“質” ——“數字鄉村,駛向‘藍?!毕盗性u(上)
湖南日報全媒體評論員 曹茜茜
當下許多農村,在探索一種“很新的發展方式”:蔬菜大棚里的溫濕度,可以手機上“一鍵調節”;衛生清掃、創業就業等活動“一網通達”,提供相應信息還可獲電子賬戶積分變現;黨務、村務、財務統統“上網”,政務服務有了“數字管家”……數字賦能,讓鄉村振興有“智”更有“質”。
數字鄉村建設,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今年4月,中央網信辦等五部門聯合印發《2023年數字鄉村發展工作要點》,要求各地以數字化賦能鄉村產業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整體帶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前兩天在邵陽市舉行的湖南省數字鄉村建設現場推進會暨數字鄉村試點啟動儀式上,全省數字鄉村建設的成果次第展開,數字基建設施升級、智慧農業創新發展、數字治理能力提升等“五大行動”的美好愿景,激起人們無限想象。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奔涌鞌底粥l村發展,有助于以數據流帶動資金流、技術流、人才流等向農村集聚,為鄉村振興“儲水蓄能”。作為國家首批數字鄉村試點地區,邵陽市大祥區自2020年10月起先行先試數字鄉村建設,在2022年全國終期驗收中取得全省第1名、全國第59名的好成績。洞悉大祥區的建設經驗,從加速鄉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到推動鄉村產業數字化,再到促進鄉村治理數字化……數字化技術猶如紐帶,將強農業、聚產業、促發展、惠民生的諸多領域相互聯接,推進融合,在廣袤田野奏響數字時代的田園牧歌。
放在更開闊的視野觀察,信息化、數字化將為鄉村帶去面向未來、緊跟潮流的能力與動力。眼下,湖南圍繞“三個高地”建設,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這釋放出鮮明的信號: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培育新動能,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依托數字鄉村建設,促進傳統農業生產、經營、交易數字化轉型,可以說是“立長遠而謀當下”的應時之舉。
在綏寧縣武陽鎮的數字化制種示范基地,“數字化農業生態服務平臺”已實現農業氣象觀測、土地墑情監測、病蟲害自動測報、農作物生長情況監測等模塊的接入和自動預警。數據變“新農資”,技術裝備成“新農具”,推動了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轉型升級,使鄉村產業形態不斷豐富、產業集群不斷形成。
數字化的筆墨,在三湘大地鋪展出一幅“科技味兒濃”的農業新畫卷。立足新時代國情農情,加快數字鄉村建設,我們可以展望鄉村振興的美好前景,也必將開創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新局面。
責編:康玉潔
一審:熊敏
二審:羅曦
三審:朱憲章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